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
您当前位置:安康市人社局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县区动态 > 正文内容

“暖巢”唤“归雁” 唱响返乡创业之歌

作者:代金金  发布时间:2023-11-10 15:36  来源: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
曾经,“孔雀东南飞”,如今,“春暖雁归来”,石泉县的外出就业创业人员,如群雁般回归故土,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。当年“走出去”的“打工潮”变成现在“引回来”的“创业潮”。石泉县顺应乡村发展趋势,大力实施“四个三工程”,吸引大量的人才回归家乡,反哺家乡建设,带动家乡群众就业和乡村产业发展,促进农民富裕、农村兴旺,着力以“回创能人”唤醒乡村发展潜能,不断激发“归雁经济”的内生动力,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。通过“四强化四落实”策略,从政策支持、服务保障、培训指导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,为返乡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。

一、“归雁”返乡建“新巢”:打造知名品牌

在城市的打拼中,许多创业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,他们将这些优势带回家乡,创办了一家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。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,他们成功地打造一系列知名品牌,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李强早年在甘肃瓜州县柳元镇从事采矿行业工作,兼顾装修和经营酒店。2018年,正值脱贫攻坚阶段,李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磨石村,兴建了年产值超过20吨的茶厂。2022年,放弃了采矿工作,全身心投入到家乡的创业中。他改造了酒店的一楼,成立江鱼鱼宴餐饮店,打造集餐饮、住宿、旅游一体化的石泉江鱼鱼宴餐饮有限公司。酒店管理井然有序,是游客进驻后柳水乡旅游景点的首居之所;江鱼宴成为了石泉独具一绝的鱼宴餐饮;他投资建设的茶厂也被评为安康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。

二、“归雁”返乡筑“富巢”:带动乡民致富

返乡创业者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,更为家乡的乡民带来了致富的机会。他们将企业设立在家乡,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帮助乡民增加收入,改善生活条件。

徐兴华,原本是煤矿老板,但凭借热忱的家乡发展心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,他决定回乡创业,从煤矿行业转身为烤烟生产领域的领军人物,他积极投资约300多万元来发展烤烟产业,包括种植烤烟、购置生产设备、修建生产厂房,并解决当地的用工需求。这一系列举措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,提高村民的收入。作为成功的烤烟种植者,他还积极与当地农民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,定期提供烟叶种植技术的培训,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质量。

徐兴华的努力不仅壮大了金齐村的烤烟产业发展,也对整个后柳镇的烤烟产业产生积极影响,使得全镇的烤烟规模不断扩大,烟农的年收入实现了成倍增长,最低的增收3万余元,最高的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,全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普遍提高。

三、“归雁”返乡搭“文化巢”:传承乡土文化

“归雁”返乡创业,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,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。他们通过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,推广传统手工艺等方式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,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。

中池镇茨坪村的90后大学生夫妇——周文和陈周琴,辞去城市工作,回乡创业。他们选择在秦巴山区,汉水之滨的茨坪村种植黄精,致力于生产优质养生美食,同时传承中医药文化。

周文和陈周琴在秦巴深山里种植黄精,采用仿野生种植的方法提高黄精的品质,依照传统古法炮制工艺,结合古代经典食疗配方,与中医相结合进行现代优化,采用纯手工技艺制作九制黄精,已经改善千余人的体质。

小两口的目标是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,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种植生产优质养生食品,为更多人带来健康。他们的创业故事展示了“归雁”返乡搭“文化巢”的决心,传承乡土文化,致力于促进乡村健康与养生事业的长久发展。

返乡创业的“归雁”们,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,点亮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,带动家乡群众就业增收,推动农村产业发展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。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,共绘新时代石泉振兴美好画卷。

石泉县不断优化创业服务,高质量促“雁”返乡兴业。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创业,更高质量的就业,石泉县人社局始终坚持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、扩大就业、实现富民”的创业促就业举措,全面推动各项创业就业政策落地,增强“返乡能人”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促进创业带动就业,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,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力。近三年来,石泉县累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34.5万元,创业担保贷款2.13亿元,支持534名劳动者自主创业,带动3700余名城乡劳动力就业。

分享到: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