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

弱鸟先飞能先富就业扶贫奔小康

作者:  发布时间:2018-07-19 09:21  来源:

脱贫攻坚期间,我市人社部门紧紧扭住促进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这个“牛鼻子”,积极为贫困劳动力力有所使、人尽其用、劳有所获铺平道路,打出了一套“精准扶贫”组合拳,实现了“资源输血型扶贫”到“就业造血型脱贫”的成功转变,“弱鸟可望先飞,至贫可能先富”梦想实现指日可待。

扶技更扶志,催生“要脱贫”的动力。脱贫攻坚,既要解决物质贫困,也要解决思想贫困。脱贫攻坚期间,我市人社部门从“立志、扶智、强技”入手,以扶志为先导,以扶技为抓手,以扶业为根本,激发贫困户“想脱贫”的激情,催生“要脱贫”的动力,培养“可脱贫”的能力,点燃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希望。期间全市制定出台一系列“扶技扶志”就业扶贫政策,将未就业有培训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培训范畴,在全省率先明确农村实用技术和产业技术培训的补贴标准,并率先尝试实施“社区工厂”员工岗前培训及岗位提升培训。我市创新实施的“培训+企业+就业”紫阳修脚师技能培训模式被省人社厅全省推广,紫阳修脚师龙头企业获得国务院扶贫办表彰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累计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7.27万人,开展修脚师培训3.8万人,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3200人。4.34万名贫困劳动力、3867名贫困创业者培训后实现成功就业创业。

  

  

就业有岗位,激发“能脱贫”的活力。就业岗位,不仅可以激发贫困劳动力内生动力,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、甩开膀子干起来,还可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基础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脱贫攻坚期间,我市人社部门一手抓贫困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,一手抓贫困户就近就地安置就业,以点带面,点面交织,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特别是我们利用县区移民搬迁社区配建的商业用房、社区空置门店、老厂房、旧学校、旧办公楼等闲置土地,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小微企业发展,以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,走出了一条“新社区+新工厂+贫困户”的就业扶贫新模式。迅速得到中省关注,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将其列为经典扶贫案例,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批示推广,“央视新闻联播”、《人民日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。2017年以来,全市已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.78万人次,占全市贫困劳动力总数的67%。共举办各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06场次,提供就业岗位15.9万余个,达成就业意向7万余人,其中贫困劳动力21220人。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189家(今年新增88家),吸纳就业8922人,其中贫困人数3098人。

  

    兜底有保障,化解“难脱贫”的压力。“无法离乡、无业可扶、无力脱贫”等贫困劳动力的脱贫问题长期困扰着各级扶贫部门,他们或知识匮乏、或技能缺乏、或无法离乡、或无业可扶,产业脱贫没基础、教育扶贫见效慢、民政兜底不够格,村干部和包联干部的资助“输血”如杯水车薪、难以为继。为化解这一难题,我市人社部门采取“政府财政配套一点,就业资金预算一点,社会公益筹集一点,开发部门全部兜底”的方式,开发了一系列公益性岗位,专门安置其就业,补齐了最后一块政策“短板”。期间我们在每个贫困村开发1-2个特设公益性岗位,专门从事乡村道路维护、河道管理、保洁绿化、农村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看护等公共服务工作,这些贫困劳动者不仅收获了自信和自尊,还激发了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,“难脱贫”的压力得以化解,实现“就业小岗位、撬动人社大扶贫”的积极效应。2017年以来,全市共开发公益专岗、特设公益性岗位、护河员、道路养护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11674个,其中深度贫困村963人,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9195人,其中市县岗位1002人,镇村8193人,从就业补助资金中为其岗位补贴2081万元。

 

分享到: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