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

积极创新经办管理方式做好异地就医结算工作

作者:  发布时间:2017-10-31 14:54  来源:

    近年来,安康市社保中心紧抓窗口单位转作风、优服务专项行动和深化医改契机,以办好职工治病就医的事情为主线,积极创新经办管理方式,努力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,推动全市医疗保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。

    一、以问题为导向,创新工作思路

    我市自2011年开始试行职工医保市级统筹,由于信息系统不统一,经办服务滞后于全省,参保职工集中反映医保“报少了、报慢了、不方便”,尤其是退休后居住在西安和各县(区)退休在市区居住的参保职工,还有在西安参保的水电三局退休职工,突出反映异地就医结算难。中心顺应广大参保职工期盼,通过调查走访征求意见,反复召开班子会研讨整改方案与措施,确立了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经办制度、全力打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渠道的工作思路,下决心解决突出问题。一方面认真调研测算并报人社、与财政部门发文,两次提高了结算定额和年度报销限额,提高项目付费标准和报销标准,改进了支付结算方式,统一市、县(区)征缴、待遇、医疗服务标准和财务管理;另一方面加快医保信息系统建设,全力打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渠道,从市到县(区)推行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,积极开发异地就医结算平台,到2016年2月完成全市医保数据省集中,使职工持卡在市内就医结算享受同一服务,住院费用报销实现了直接结算,切实解决职工在市内就医和到省城定点机构就医费用结算问题。通过市、县(区)中心的共同努力,这些创新举措得到全面落实,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
    二、以服务为根本,大胆创新试点

    经办是一项寓管理于服务的工作,根据阶段发展和群众需求,以四个方面入手,探索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。一是市本级率先开展与西安异地就医双向结算工作。继2014年5月市本级在市级医院住院直接结算后, 2014年8月开通西安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,在随后推进的县(区)系统建设进程中,同步开通县(区)西安异地就医结算。2014年10月,与西安市社保中心签订《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管理协议书》后,承办的驻安1.2万水电三局职工医疗费用实行直接结算,安康、西安参保职工双向直接在全省率先实现。二是全力推进县到市及县与县之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。县(区)系统建成后全力推进县到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,2014年10月试点县汉阴、岚皋率先开通在县域定点机构和市级医院就医直接结算,年底拓展到慢性病直接结算,在2015年至2016年2月期间,其余各县(区)陆续上线,全市10县(区)19万参保职工信息全部向省集中,顺利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。在职工医保系统基础上,2017年全面建成了城镇居民医保系统建设,部分县(区)开展市内就医直接结算,弥补了工作居民医保直接结算盲区;同时积极开发门诊慢性病费用实时结算系统,实现了门诊慢性病费用全市范围内异地刷卡直接结算。在具体结算和财务管理中,按事权和属地原则划分,全市九县在市本级医院和跨市就医费用由市中心结算,汉滨区在市本级医院费用授权由区社保中心直接结算;市本级、县(区)之间直接结算由就医县中心结算本行政区域内定点医院就医费用,定期报市中心清算并反馈各县记账。三是在十堰两家医院探索跨省直接结算工作针对白河、旬阳两县与湖北毗邻,参保职工转院多选十堰就医,积极与十堰太和医院和人民医院沟通,2015年12月签订定点服务协议,2016年元月与十堰搭建起了跨省联网直结结算平台,委托白河中心与两家医院直接结算,定期报市中心分账处理,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摸索了经验。四是提前完成国家异地结算平台建设。在多方试点成功的基础上,今年4月13日通过了部、省异地就医平台联调测试,5月18日(较调度计划提前了38天)成功接入全国异地就医平台。截至目前,已与全省各地市开通异地就医结算,全市确定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院25家,覆盖了全市各县(区)二级医院,成功备案人员达到1152人,异地安置、居住和生活参保职工备案实现了全覆盖。我市异地安置职工已分别在北京301医院和江西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实现直接结算,重庆、河南参保住院患者在安康中心医院、汉阴县医院也成功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

    三、以制度为保障,规范经办管理

    为规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,确保社保基金安全,财务管理科学有序,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,制定了《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经办规程(试行)》、《异地就医购药结算财务管理制度》、《城镇居民异地就医费用审核与结算制度(试行)》等九项制度,明确了市对县、县与县以及跨省就医基金结算、财务往来、账务处理关系,规定异地就医费用审核结算按照就医地管理原则,实行医疗费用结算双向结算、垫付,每月对账、按季清算;规范转院备案、异地就医结算流程,取消原来需要就医地提供的所有证明和盖章;制定《慢性病管理制度》,修订《业务大厅管理制度》,明确审核岗位责任,细化了“五制、四公开、三亮明”系列管理制度与各项业务经办流程,汇编成《社保经办服务规范》和《社保干部守则》,促使干部职工经常对照遵守。同时,还利用网站、报刊、电视、电子屏等媒体宣传政策,将相关政策、文件、制度、流程汇编成册,发放到参保职工,让这些惠民利民的政策深入人心,监督并引导社保经办工作人员严格执行“20条不准”,确保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顺畅落实。

    四、以监管为重点,强化服务协议

    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应用,经办环节的工作重点从具体经办逐步转向全面稽核监管,维护社保秩序。根据人社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的意见》和省厅有关规定,中心从三个方面对定点机构及诊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管。一是严把“事前”入口关。强化医疗机构协议管理,务协议,将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“四合理”、控制医疗费用增长、直接结算纳入其中,及时受理举报投诉,实行会议签约、定期约谈,跟踪稽核,依据协议严格年度考核检查,强化平时稽核监督,确保基金安全。二是严把“事中”监督关。实行日走访和月巡查制度,工作日对市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走访,市县(区)每月联合对西安、十堰等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巡查,向参保职工宣传社保政策,检查病人住院和医院诊疗情况,与定点医院对接落实协议。三年来,市本级走访巡查2.2万余人次,对西安、十堰等异地走访巡查1785人次,有效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。三是筑牢“事后”筛查关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,探索推行智能审核监管,2015年6月成功开发了待遇智能审核系统,对异地就医备案审查和待遇审核进行实时监控,发现疑似违规行为,立即反馈核实处理,充分发挥稽核监督的警示震慑作用,确保了待遇审核规范有序、社保基金安全运行。几年来,累计发现处理违规问题1067人次,追缴违规资金137.6万元。

    五、以满意为目标,实现稳、实、优、高。

    使群众满意、让政府放心是社保工作的基本目标。几年来,中心始终沿着这个目标,积极创新经办管理方式,努力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,全面实现了省内外异地就医联网实时结算。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报销模式,彻底解决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垫付费用大、报销周期长、办理过程往返奔波、就医监管难等问题,极大地方便了参保职工,实现了政策持续平稳落实、社保数据真实准确、社保服务更加优化、群众评价显著提高目标,受到了上级肯定,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。全市参保人数持续增长,政策覆盖面不断扩大,参保人数由2013年18.76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9.17万人,社保基金归集由2013年3.61亿元增长到6.53亿元。基金运行安全平稳,基金节余量由2013年仅支付1个月提高到目前可支付15个月,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。几年来,省内异地结算8276人次,基金支付1.07亿元,代西安市结算6329人次,基金支付3410万元,跨省异地就医结算1206人次,基金支付1083万元,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。同时,推动和优化了医保、工伤、生育、失业四项保险业务经办,简化了办事流程,实现“市、县一个中心对外,一个窗口受理,一站式办结”,提升了经办工作人员的政策执行力和服务水平。为此,中央电视台、人民网对我市探索实行的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进行了报道,水电三局向市政府写了感谢信,写入了市委书记在全委会的报告,市长在送阅件上给予表扬,还受到了国务院督导组和省人大预算工委领导的肯定。市社保中心先后被命名为省“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”、“市级文明单位”,在全市年度行风网评中连年获得优秀。

    下一步,市社保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部署及市人社局要求,全面落实“五新”战略,继续围绕打造“五个社保”主线,进一步深化社保经办改革,不断提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,大胆探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加快发放社保卡,为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再谱写社保事业新篇章。

分享到: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