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| 网站无障碍本站支持IPV6
您当前位置:安康市人社局 >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> 宣传交流 > 正文内容

故道新著

作者:  发布时间:2012-06-14 14:00  来源:

    一天时间能否穿越一所学校三十多年的历史?我说:能!因为一部《安康市技工学校志》,不仅让我知其首尾与肺腑,而且穿越了校园内的千年古庙、百年书院,并沿着校外的月河故道走进了遥远的海洋世纪,沿着月河沟通秦巴山的高速公路走向了辽远的未来。

    前年初春,因探寻陕南重镇恒口古镇的文史遗迹,我曾到访安康市技工学校。当时,学校放假,空旷的校园内布局着清冷的楼宇,绿叶携着鲜花在教室外笑迎来客。友人领我去参观岭南书院、关帝庙旧址,我当下有些纳闷:岭南书院之“岭南”系指秦岭南部,可见当初其规模够大、视野够宽;关帝庙之“关公”系指关羽,为民间供奉的武财神。那么,这一文一武,何以共处一园呢?

    走出校园,经对古镇文史详细梳理后我便发现:恒口古镇地处月河川道,古时“月谷”为汉江故道,是地壳运动隆起了凤凰山,此山让汉江改道。于是,夹于汉江、月河之间的凤凰山便成了秦岭、巴山之间的一个界山。在整个秦巴汉水区域,秦巴两大山系是由汉江南北而分界的,唯有石泉马池至汉滨建民一线是由凤凰山划分南北的。所以,月河谷道就形成了安康境内土肥水沃的米粮川,人称“安康盆地”的这一马平川串通了汉滨、汉阴、石泉三县区,是安康农业基础最好的区域,古有“鱼米之乡,桑麻列植”之称。而农业文明发达之处,便是“耕读传家”风盛之地,由此诞生规模宏大的岭南书院当是必然。

    继而,当我明白了恒口历史上的交通、战略地位,便诚服了此地民众供奉关公的道理。百年之前,月河是沟通汉江的重要航道,由此逆行汉阴、顺达安康,贸运以行船为主。而旱运大道则由北山上行八十余里、至大河镇一带分作两条线:一条由汉阴北山进宁陕而转子午道;一条越镇安至洵河而转库谷道,这两条北行大道均通长安,可谓政治、军事、经济交流的战略要道;南线则翻越凤凰山而至紫阳,经汉江、任河而西至汉中,南达四川。由此可见,古时恒口,是水运通东西、旱路贯南北的“十字架”状的交通枢纽。贸运之旅四方进行时,他们的保护神自然会选择武功高强、诚信至上的武将关羽了。

    当兴文之书院、崇武之庙宇共处一园,我想:这是古镇民众崇文尚武的情结所至,而一文一武的和谐共处,则是民间信仰的高度融合;当育人之书院、祈愿之财神现身于校园,我想:这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——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,人才为社会创造财富!

    那时的推测与猜想,只是我与历史的对话,是否与现实接轨,不得而知。于是,这就成了我对一所学校的牵挂和一所学校给我的悬念。

    时至今春,见了文友周长圆先生的组诗《光芒——安康市技工学校采访手记》,我从那七首激情四射、光芒暖人的朗诵诗中,看到了这所职业教育学校的历史与前景、功能与价值。不久,又读到了安康女作家周忠敏的诗作《致安康市技工学校》、散文《献给我的母校》等作品,方知该校以干可难、精心育人,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,而一届届、一批批技能型人才奔赴祖国各地,正在为建设安康、振兴中华奉献才华,创造财富。

    夏初一日,正在展报阅读该校的消息《全省首部技工院校志书在我市出版发行》,校长周育论推门而入,送来了由他主编的《安康市技工学校志》。我先是愕然:全市二轮修志尚在初级阶段,你们已经成书发行了?继而惊叹:你才履职一年半,咋有如此神速?进而惊叹:为何让我阅读贵校的,都是周家人呢!

    周者周也。一志在手,众所周知。

    对于我等酷爱文史资料者,得一部校志,则得一校全部。于是,这个双休日我推辞了一切公务与私事,关掉手机并关上门窗,一人静坐于办公室,沏上恒口一位友人送来的香茶,读着该校的校志。从“大事记”到“后记”,一字不漏,直把“建校沿革”、“办学历程”和“机构沿革”、“教研活动”等重要章节及“师长风范”、“校友风采”等重要人事装入心间,才又重读“校园艺文”、“宣传报道”等趣味文章。慢慢地,全校风貌在我的心目中树起了立体形象:岭南书院的琅琅书声从月河川道飘来,古时的才俊与今日的学子相伴而行,跨过凤凰山、越过秦岭梁,正在中华文明的长空中飞翔;关帝庙的神灵托举着“博学、崇德、笃实、自强”的校训,正沿着月河故道、秦巴古道四散而去,向着五洲四海匆匆进发……当思绪回归校志,我想,我应为该校做两件事:首先是把反映该校发展变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整理一组,于本单位主办的《安康文学》隆重推出,让更多读者多些了解,在更广范围多些宣传;其次是再到该校去走走看看,听听聊聊,更深了解,更深认知,以便写点文章,当一名忠实的宣传员。当然,若能成行,我一定要与岭南书院、关帝庙做一次更深层次的历史对话,去感悟它们与这所学校的感受,去感受在历史与未来的传承点上,技工学校的师生们该如何担当时代重任,如何托举明日的朝阳!

    掩卷出门时,一位老者对校志的题词被我深深地装入了脑海,成了我由校志而解读校绩的题记:“情系民生办好就业学苑,脉通国本多出实用人才!”这是亲切的寄语,更是校史的阐释。我想,这也是对关公老爷和学子家长们最好的告慰。

分享到:
Baidu
map